高考志愿填报在即,师范类专业因就业稳定、职业发展明确,成为不少考生的选择。那么师范类哪些专业最值得推荐?结合就业率、政策趋势和市场需求,以下五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:汉语言文学(师范)、数学与应用数学(师范)、英语(师范)、学前教育(师范)、物理学(师范)。

一、师范类最好的5个专业
1.汉语言文学(师范)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文科 | 南京大学 | 汉语言文学 | 618 |
文科 | 中山大学 | 汉语言文学 | 607 |
理科 | 湖南师范大学 | 汉语言文学 | 598 |
文科 | 吉林大学 | 汉语言文学 | 593 |
文科 | 北京师范大学 | 汉语言文学 | 590 |
(本文以内蒙古高考招录数据为例,为2025届高考生展示专业录取分较高的大学)
作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,汉语言文学是中小学教师招聘需求量最大的专业之一。根据教育部2024年发布的《基础教育教师需求报告》,语文教师岗位占义务教育阶段总招聘量的22.3%,且一线城市对语文教师的学历要求逐步提升至硕士。
该专业课程涵盖古代文学、现代汉语、教育学等,毕业生除了进入公立学校,还可从事新媒体编辑、文化传播等工作。2024年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(师范)专业就业率达96.5%,其中85%进入教育行业,平均起薪约6500元/月(一线城市)。
2.数学与应用数学(师范)
数学是中小学重点学科,且新高考改革后,数学科目难度分层(如北京、浙江等地实施“数学Ⅰ/Ⅱ”分卷),推动优质数学教师需求增长。2025年教育部“强基计划”中,数学教师被列为紧缺岗位,部分省份对数学教师提供额外编制名额。
数学师范生需掌握高等数学、概率统计等课程,逻辑思维和教学能力并重。北京师范大学2024届该专业毕业生中,93%进入重点中学或教育机构,15%选择深造,部分毕业生转行至金融、数据分析领域。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理科 | 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 | 数学与应用数学 | 681 |
理科 | 北京师范大学 | 数学与应用数学 | 656 |
理科 | 中山大学 | 数学与应用数学 | 642 |
理科 | 哈尔滨工业大学 (中外合作) | 数学与应用数学 | 630 |
理科 | 中国农业大学 | 数学与应用数学 | 624 |
3.英语(师范)
尽管“英语主科地位下降”的讨论频现,但实际招聘需求仍稳定。2024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师招聘量占比18.7%,且国际学校、双语学校扩张带来新机会。英语师范生需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跨文化教学能力,部分院校(如华中师范大学)开设“英语+小语种”复合方向,提升竞争力。
薪资方面,深圳、上海等地国际学校英语教师年薪可达15万-25万元,但竞争激烈,需持有TESOL或CELTA证书者更具优势。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理科 | 北京外国语大学 | 英语 | 610 |
理科 | 陕西师范大学 | 英语 | 608 |
理科 | 北京外国语大学 (中外合作) | 英语 | 606 |
文科 | 北京外国语大学 | 英语 | 605 |
理科 | 华中师范大学 | 英语 | 605 |
4.学前教育(师范)
“三孩政策”推动下,学前教育教师缺口持续扩大。2024年教育部数据显示,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缺口约12万人,且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43%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涵盖儿童心理学、活动设计等,就业方向包括公立幼儿园、早教机构及教育管理部门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一线城市幼儿园教师薪资差异较大:北京公立园编制内教师月薪约8000-12000元,民办园则普遍在6000-9000元。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文科 | 西南民族大学 | 学前教育 | 495 |
理科 | 西南民族大学 | 学前教育 | 493 |
文科 | 淮北师范大学 | 学前教育 | 486 |
文科 | 内蒙古师范大学 | 学前教育 | 481 |
文科 | 浙江师范大学 | 学前教育 | 480 |
5.物理学(师范)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理科 | 中山大学 | 物理学 | 637 |
理科 | 南方科技大学 | 物理学 | 629 |
理科 | 华东师范大学 | 物理学 | 608 |
理科 | 东北师范大学 | 物理学 | 604 |
理科 | 西南大学 | 物理学 | 603 |
新高考“3+1+2”模式下,物理选科率超60%,带动初高中物理教师需求。2025年教育部将启动“科学教育提质计划”,重点补充物理、化学等理科教师。物理学师范生需兼顾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能力,部分院校(如东北师范大学)开设“物理+技术教育”复合课程。
就业方面,物理师范生转行优势显著,可进入光电、半导体等行业。但若选择从教,重点中学更倾向招聘名校毕业生或竞赛辅导经验者。

二、选专业前,必须关注的3个趋势
1.师范生“优师计划”扩招
2024年起,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(北师大、华东师大等)扩大“优师计划”招生规模,覆盖中西部欠发达地区,考生可免学费并获编制保障,但需签订定向服务协议。
2.复合型人才更受青睐
“主科+技术”或“学科+教育技术”成为趋势。例如,华南师范大学开设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微专业,培养能胜任编程、机器人教学的复合型教师。
3.职业教育师范类兴起
2025年高职院校教师招聘需求增长20%,职业技术师范专业(如智能制造、护理)成为新蓝海,但需考生具备相关技能证书。

三、这些师范类专业,同样值得考虑
若对上述五个专业兴趣不足,可关注以下方向:
特殊教育(师范):2024年全国特教教师缺口约5万人,且岗位竞争压力小。
科学教育(师范):浙江、江苏等地小学已增设“科学课”,相关教师招聘量年增15%。
历史学(师范):新高考历史选科率约40%,但教师需求集中于重点中学。
结语
师范类专业的选择需结合兴趣、学科优势及就业前景。建议考生参考教育部《2024年教育统计数据》《全国中小学教师招聘分析报告》,并关注目标院校的就业质量报告。职业稳定性之外,教育行业的责任与挑战同样需要长期投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