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学领域本科阶段分为生物科学类与工学类两大方向。
根据教育部2025年最新目录,生物科学类本科专业共6个:生物科学(071001)、生物技术(071002)、生物信息学(071003)、生态学(071004)、整合科学(071005T)、神经科学(071006T),均授予理学学士学位,修业年限为四年。此外,合成生物学(083003T)隶属于工学门类,属生物工程类专业,毕业后获工学学士学位。
专科层次的生物技术类专业涵盖食品生物技术、药品生物技术、农业生物技术等5个方向,聚焦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。

一、生物学专业有哪些?
1.生物科学
作为基础学科核心专业,主要研究生命现象与活动规律,课程涵盖遗传学、细胞生物学、分子生物学等。部分高校设有细分方向,如“基因工程与空间生物科学”,培养航天医学、生物安全等前沿领域人才。
(本文以陕西高考招录数据为例,为2025届高考生展示专业录取分较高的大学)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理科 | 中国科学院大学 | 生物科学 | 685 |
理科 | 中国科学院大学 (国家专项计划) |
生物科学 | 675 |
理科 | 重庆大学(国家 专项计划) |
生物科学 | 591 |
理科 | 陕西师范大学( 国家专项计划) |
生物科学 | 590 |
理科 | 安徽大学 | 生物科学 | 585 |
生物科学类多数院校按大类招生,大二后细分方向: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理科 | 北京大学 | 生物科学类 | 700 |
理科 | 武汉大学 | 生物科学类 | 658 |
理科 | 华南理工大学 | 生物科学类 | 630 |
理科 | 华东师范大学 | 生物科学类 | 626 |
理科 | 四川大学 | 生物科学类 | 620 |
2.生物技术
侧重将生物理论转化为应用技术,涉及生物制药、农业育种等领域。要求学生掌握基因编辑、发酵工程等实操技能。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理科 | 西北工业大学 | 生物技术 | 634 |
理科 | 西北工业大学( 国家专项计划) |
生物技术 | 625 |
理科 | 湖南大学 | 生物技术 | 615 |
理科 | 北京科技大学 | 生物技术 | 609 |
理科 | 苏州大学 | 生物技术 | 607 |
3.生物信息学
交叉学科代表,结合生物学、计算机科学与统计学,解析基因序列、蛋白质结构等大数据,助力精准医疗与药物研发。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理科 | 天津医科大学 | 生物信息学 | 592 |
理科 | 兰州大学(国家 专项计划) |
生物信息学 | 572 |
理科 | 重庆邮电大学 | 生物信息学 | 558 |
理科 | 哈尔滨医科大学 | 生物信息学 | 525 |
理科 | 湖南农业大学 | 生物信息学 | 499 |
4.生态学
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,服务于环境保护、生态修复等政策制定,野外考察与数据分析能力是关键。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理科 | 西北工业大学 | 生态学 | 633 |
理科 | 南昌大学 | 生态学 | 578 |
理科 | 西北大学 | 生态学 | 567 |
理科 | 北京林业大学 | 生态学 | 561 |
理科 | 太原理工大学 | 生态学 | 560 |
5.整合科学
新兴跨学科专业,融合物理、化学、工程学方法研究复杂生命系统,适合对交叉创新感兴趣的学生。
6.神经科学
探索大脑与神经系统工作机制,涉及认知科学、疾病机制研究,为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提供理论支撑。
7.合成生物学
新兴专业开设院校较少,需提前查阅招生计划。合成生物学强调技术开发与工程应用,课程包含生物制造、代谢工程等,就业偏向生物医药、能源环保等产业。
科目 | 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---|
理科 | 江南大学 | 合成生物学 | 589 |
理科 | 南京师范大学 | 合成生物学 | 567 |
理科 | 山西大学 | 合成生物学 | 510 |
小灯塔建议:生物学专业就业呈多元化趋势!学生可以去科研机构与高校,需攻读硕士、博士学位;可以去医药企业,目前生物制药、基因检测岗位需求旺盛;可以去生态环保部门,参与碳中和、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;可以去交叉领域,目前生物信息学人才在IT、医疗大数据行业备受青睐。

二、专科层次:聚焦应用技术
职业教育体系下的生物技术类专业以就业为导向,专科生应优先选择校企合作项目,强化实训经历。
1、食品生物技术:研发功能性食品、安全检测技术;
2、药品生物技术:掌握疫苗制备、生物制剂生产工艺;
3、农业生物技术:作物基因改良、生物农药开发;
4、化工生物技术:生物燃料、环保材料合成;
5、生物产品检验检疫:质量控制与法规标准应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