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教育部、智联招聘及麦可思研究院2024年最新数据,高考热门专业排名前十依次为:人工智能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、临床医学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电子信息工程、新能源科学与工程、金融学、法学、软件工程、汉语言文学。这些专业因就业率高、薪资潜力大或社会需求增长快而成为考生关注焦点。

一、高考热门专业排名前十名
1.人工智能:连续3年稳居榜首,2024届毕业生平均起薪超1.2万元/月,岗位需求较2020年增长217%。华为、腾讯等头部企业校招名额占比超15%。
(本文以天津高考招录数据为例,为2025届高考生展示专业录取分较高的大学)
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
上海交通大学 | 人工智能 | 690 |
南京大学 | 人工智能 | 686 |
中国人民大学 | 人工智能 | 684 |
华中科技大学 | 人工智能 | 677 |
中山大学 | 人工智能 | 654 |
2.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:互联网、金融、医疗行业需求激增,麦可思报告显示,2024届本科生就业满意度达85%,高于全国平均12个百分点。
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
上海财经大学 | 数据科学与大数 据技术 | 647 |
华东师范大学 | 数据科学与大数 据技术 | 647 |
华北电力大学 | 数据科学与大数 据技术 | 638 |
苏州大学 | 数据科学与大数 据技术 | 634 |
东华大学 | 数据科学与大数 据技术 | 633 |
3.临床医学:受老龄化与医疗资源下沉影响,三甲医院招聘规模扩大,但需注意学制长(5-8年)、深造率超70%。
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
北京大学医学部 | 临床医学 | 690 |
复旦大学上海医 学院 | 临床医学 | 686 |
上海交通大学医 学院 | 临床医学 | 680 |
浙江大学医学院 | 临床医学 | 678 |
中南大学 | 临床医学 | 674 |
4.计算机科学与技术:传统工科“常青树”,2024年国考招录岗位占比8.3%,国企、事业单位技术岗需求稳定。
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
南京大学 | 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 | 685 |
华东师范大学 | 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 | 665 |
国防科技大学 | 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 | 651 |
山东大学 | 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 | 648 |
上海科技大学 | 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 | 647 |
5.电子信息工程:5G、芯片国产化推动行业扩张,长三角、珠三角企业应届生薪资中位数达9500元/月。
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
北京电子科技学 院 | 电子信息工程 | 662 |
国防科技大学 | 电子信息工程 | 645 |
北京邮电大学( 宏福校区) | 电子信息工程 | 643 |
四川大学 | 电子信息工程 | 642 |
华北电力大学 | 电子信息工程 | 641 |
6.新能源科学与工程:碳中和政策下,风电、光伏企业2024年校招人数同比增40%,但需关注地域集中(西北、华北)。
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
西南交通大学 | 新能源科学与工 程 | 632 |
中国石油大学( 北京) | 新能源科学与工 程 | 628 |
河北工业大学 | 新能源科学与工 程 | 624 |
长安大学 | 新能源科学与工 程 | 618 |
云南大学 | 新能源科学与工 程 | 608 |
7.金融学:券商、银行数字化转型催生复合型人才需求,985高校毕业生进入“三中一华”起薪普遍超20万元/年。
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
上海交通大学 | 金融学 | 688 |
北京师范大学 | 金融学 | 669 |
上海财经大学 | 金融学 | 661 |
中国人民大学( 苏州校区) | 金融学 | 661 |
华东师范大学 | 金融学 | 648 |
8.法学:公务员考试热门专业(2024年法检系统招录占比23%),但司法考试通过率仅18%,职业分化明显。
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
北京大学 | 法学 | 691 |
中国人民大学 | 法学 | 681 |
复旦大学 | 法学 | 674 |
武汉大学 | 法学 | 670 |
北京师范大学 | 法学 | 666 |
9.软件工程:中小企业开发岗缺口大,2024届就业率96%,但35岁以上工程师转行率较高,需持续更新技能。
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
南京大学 | 软件工程 | 684 |
西北工业大学 | 软件工程 | 657 |
中山大学 | 软件工程 | 655 |
电子科技大学( 沙河校区) | 软件工程 | 654 |
华东师范大学 | 软件工程 | 653 |
10.汉语言文学:考编优势显著(教师、文秘岗适配度高),新媒体运营方向起薪增幅达15%,部分院校增设“创意写作”课程。
学校名称 | 专业名称 | 2024 最低 |
---|---|---|
北京师范大学 | 汉语言文学 | 670 |
陕西师范大学 | 汉语言文学 | 649 |
中山大学 | 汉语言文学 | 649 |
华东师范大学 | 汉语言文学 | 649 |
重庆大学 | 汉语言文学 | 640 |
二、热门专业背后,三大趋势值得关注
1、技术迭代加速,交叉学科走俏
人工智能与医学结合的“智能影像诊断”、金融与大数据融合的“量化分析”等方向,在2024年高校新增专业中占比31%。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等已开设“未来技术学院”,培养跨领域人才。
2、“稳定”压倒一切,体制内相关专业升温
教育部数据显示,2024年师范类专业报考人数同比增13%,法学、汉语言文学在“省考”岗位适配度超60%。但需注意:一二线城市教师编制竞争比达45:1,三四线城市则存在薪资落差。
3、高薪伴随高压,职业生命周期缩短
智联招聘调研称,互联网、电子行业从业者平均跳槽周期为2.3年,低于全行业平均的3.8年。临床医学、新能源等领域虽前期投入大,但职业稳定性更高。

三、选专业避坑指南:别被“热门”绑架
1、警惕“伪热门”陷阱
部分专业因短期政策红利受追捧,但市场可能快速饱和。例如,2020年“区块链工程”专业平均薪资较2024年下降22%,报考前需查阅《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》近5年撤销名单。
2、匹配个人特质比跟风更重要
数学能力弱者慎选大数据、人工智能;抗压能力差需规避临床医学(夜班、医患矛盾);金融学依赖家庭资源与人脉,普通背景学生晋升难度较大。
3、关注“冷门”中的潜力股
航空航天、海洋工程等专业因国产大飞机、深海勘探发展,2024届毕业生签约率同比提升9%;农林类专业在乡村振兴政策下,公务员定向招录比例扩大至18%。